「中暑」常被認為是長時間在烈日下活動才會引發的健康問題,然而並非只有在外時才有可能中暑

 

其實長時間待在冷氣房內也有可能引發中暑,這就是所謂的冷中暑,在中醫學中則稱為陰暑,而因暑熱引發的中暑為熱中暑(陽暑)

 

因此,兩種中暑的成因、症狀以及處理方法極為不同,當我們碰到這些狀況時更需要格外注意差別,才不會用錯方法讓病情加重!

 

熱中暑(陽暑)-久待太陽底下缺水

 

【熱中暑原因】

通常發生在高溫環境、烈日下長時間活動的人身上,熱中暑主要成因是身體過度暴露在濕熱高溫下,影響身體體溫調節系統,體內的熱量與汗水無法散發引發熱中暑,最後導致中樞神經功能出現異常。

 

【熱中暑症狀】

• 體溫>40ºC • 頭暈頭痛   • 出汗異常-無汗或少汗

• 心跳加速    • 噁心嘔吐   • 意識模糊甚至昏迷

 

【熱中暑處裡】

將患者移至陰涼通風處平躺休息,若伴隨熱痙攣現象需將患者肌肉拉伸伸展,鬆開或脫去多餘的衣物讓患者皮膚透氣。

 

並使用涼水或濕毛巾擦拭患者身體或扇風幫助降溫同時補充水分,但應避免一次飲用過多,如果不適症狀未改善應立即送醫治療。

 

【漢方預防熱中暑】

1. 西洋參:補肺降火,提升抵抗力與加強身體散熱功能。

2. 麥門冬:清熱降火,幫助調節體內水分平衡,舒緩燥熱。

3. 五味子:鎮靜安神,舒緩煩躁調節中樞神經改善睡眠品質。

 

 

冷中暑(陰暑)-無法適應溫差急速變化

 

【冷中暑原因】

冷中暑則是相對少見的一種中暑,通常的成因是頻繁進出冷氣房、流汗時就吹風吹冷氣、愛吃冰品等,這樣的溫差急速變化會使身體無法適應與毛孔急速收縮,造成調節功能異常導致身體散熱不良引發冷中暑。

 

【冷中暑症狀】

• 無力疲倦   • 頭暈頭痛       • 身體痠痛

• 胸悶嘔吐   • 腹痛、腹瀉   • 四肢發冷、水腫

 

【冷中暑處裡】

讓患者立即停止使用空調或風扇,轉移到較溫暖的環境中並適當增加衣物保暖,可用熱敷或熱風吹身體與頸部使體表發汗散熱。

 

並喝一些溫水或薑茶來驅寒,以及按摩一些解中暑的穴道緩解不適症狀,每天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適度流汗可以預防冷中暑。

 

注意:冷中暑不適合刮痧,此時毛孔緊閉刮痧無法將熱氣排出

 

【漢方預防冷中暑】

1. 藿香:祛濕驅寒,改善消化系統緩解噁心嘔吐的症狀。

2. 香薷:補氣養陰,幫助身體發汗解暑以及利水消腫。

3. 桂枝:發汗解肌,辛溫助發汗使病邪隨汗水排出。

 

 

4大穴道解中暑

 

中醫其實有許多穴道可以改善中暑,尤其是冷中暑因不適合刮痧,更需要藉由穴道按摩舒緩症狀,平時也可以多按摩這些穴道,除了能預防中暑外,還有養生的功效保持身體健康。

 

1. 合谷穴:拇指與食指間凹陷(虎口)處。頭面腦神經要穴,可行氣血治熱病。

 

2. 曲池穴:手肘彎曲,橫紋結束凹陷處。可清熱解毒涼血潤燥,緩解高燒潮熱。

 

3. 大椎穴:第一胸椎上凹陷處。可散發體熱解表通陽同時清腦凝神。

 

4. 內關穴:手腕橫紋上2寸兩筋中點處。可強心定喘緩解心臟不適與噁心感。

 

※皆可用按壓、指柔的方式按摩。

 

 

了解這兩種中暑的差異,不僅有助於我們預防中暑,更能在出現症狀時採取正確的措施進行處理,保護自己和家人甚至他人的生命安全。

 

日常也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、適量運動、飲食均衡、多喝水,這些能讓我們遠離中暑的危險,身體健健康康地度過炎熱的夏季!

 

 

 

 

如果喜歡這次的內容,歡迎追蹤賴時真的各個社群平台,參與討論、留言分享,一起打造熱鬧有趣的養生大家庭!點擊以下圖片或連結,立即追蹤賴時真!

賴時真社群連結

-賴時真FaceBook粉絲專頁: 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LSJHerb/

-賴時真Instagram: 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lsjherb_official/

-賴時真LINE: https://lin.ee/poMgZs8

-賴時真Youtube: https://www.youtube.com/channel/UCEZC1cv4woFbL5ZJsHc6qRA

-賴時真Tiktok:https://www.tiktok.com/@laishijen (賴時真小影片)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          ②https://www.tiktok.com/@dr.zhenglaishijen (中醫博士上課囉!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