端午節

端午節的由來
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。起源有幾種不同的說法,其中最廣為人知的是為了紀念楚國愛國詩人屈原,相傳因被放逐而不能回朝效力祖國而十分痛苦和悲傷,最終投江自盡,而居民為了不讓屈原屍體被魚蝦吃掉,所以在江裡投下許多用竹葉包裹的米食,並且競相划船希望找到屈原的屍體。因此有包粽子、划龍舟的習俗。

 

古語有云:「清明插柳,端午插艾」
為什麼要在端午節的時候插艾草? 這個習俗怎麼來?

 

端午「惡月」百病生!
古時稱農曆五月為「惡月」,端午節五月五日是「惡月惡日」。由於此刻正值初夏,天氣炎熱潮濕,是各類病菌快速生長之時,人體易生「濕毒」等「病灶」。
 
因此端午節也是古時候「驅邪避凶」的重要大日!
 

古人認為疾病是瘟神降臨或是惡鬼邪魔附於人體所致,因此產生各種方式來驅除瘟疫、惡鬼邪魔和惡運,於是有像懸蒲艾/掛艾草、佩香囊(香包)、洗百病、喝雄黃酒、打午時水等避邪除煞、祈求平安的習俗。接下來,讓我們一起了解這些習俗,看看古人為什麼這麼做:

1. 懸蒲艾:避邪驅瘟用「天中五瑞」

人們會將艾草菖蒲綁成一束,並掛在家門旁或屋簷下,以避邪驅瘟。

除了使用艾草和菖蒲外,一般也會運用到石榴花蒜頭龍船花等植物,這5種植物被稱作「天中五瑞」。菖蒲形似劍,插在門口象徵驅除不祥,故有「蒲劍斬千邪」之說;艾草則代表「百福」使人身體健康;石榴花、蒜頭、龍船花也都被認為具有避邪、驅瘟及除瘴的作用。 

掛艾草

2. 佩香包:不只避邪保平安,還可以驅離蚊蟲

早期也會以布料製成小錦囊隨身配戴,袋中則裝有香草植物,如白芷、丁香等,除了避邪、驅除瘟疫外,亦可藉其氣味,驅離蚊蟲,也是避邪保平安的方式。

香包

3. 洗百病:端午洗艾草澡,百病都趕跑

菖蒲、艾草、蘭草等香草不僅能懸掛或燃燒作驅瘟,古時便經常用於端午節洗澡,稱為洗百病沐蘭湯,有養生保健的功效,故端午節也有「浴蘭節」之稱。

醫書載,「艾草浴」有驅寒氣、濕氣、除菌、止癢、潤膚、活血、通絡的好處,所以有諺語謂「洗了艾草浴,一年身上好」

洗百病

4. 喝雄黃酒:古代避邪良物,現代則不建議飲用

古人認為雄黃可以克制蛇、蠍等百蟲,「善能殺百毒、辟百邪、制蠱毒,人佩之,入山林而虎狼伏,入川水而百毒避」。不但把雄黃粉末撒在蚊蟲孳生的地方,還飲用雄黃酒來祈望能夠避邪,讓自己不生病。

不過依據現代知識,食用可能會對人體造成損害。雄黃為含硫和砷的礦石,經加熱後會被氧化為劇毒成分三氧化二砷,兩者皆是有毒之化學成分,食用可能會對人體造成損害。輕者引起上吐下瀉,嚴重可危害神經細胞,並可引起肝、腎、脾及心肌等實質器官的脂肪變性和壞死,所以不建議飲用!!

喝雄黃酒

5. 打午時水:不簡單的「極陽水」

由於端午節是一年之中陽氣最重的一天,也就是「純陽」日,午時(中午11點至13點)的水又是一天之中陽氣最盛的時辰,因此這個時候取出來的水可說是「極陽水」。

根據宋朝溫革《瑣碎錄》中記載:「五月五日午時取井花水沐浴,一年疫氣不侵。」;而李時珍在《本草綱目》中提到:「《金門記》云:五月五日午時有雨,急伐竹竿,中必有神水,瀝取為藥。」又說:「重午日(端午)午時水宜造瘧痢瘡瘍金瘡、百蟲蠱毒諸丹丸。」;甚至連臺灣民間俗諺曰:「午時水飲一嘴,較好補藥吃三年。」由此可見「午時水」的不一般。

午時水

端午節的習俗和古人的智慧源遠流長,譬如「艾草」,《本草綱目》記載:「艾以葉入藥,性溫、味苦、無毒、純陽之性、通十二經、具回陽、理氣血、逐濕寒、止血安胎等功效,亦常用於針灸。」故艾草又被稱為「醫草」。古時候許多用來避邪的植物其實對於現代來說,都有不錯的養生和治療功效,像是中醫常用艾灸療法,市面上也有各式草本精油、沐浴產品等,讓我們跟隨古人的智慧,一起淨化身心,祈求健康平安吧!祝福大家端午佳節安康愉快~

古人端午避邪

 

如果喜歡這次的內容,歡迎追蹤賴時真的各個社群平台,參與討論、留言分享,一起打造熱鬧有趣的養生大家庭!點擊以下圖片或連結,立即追蹤賴時真!

賴時真社群連結

-賴時真FaceBook粉絲專頁: 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LSJHerb/

-賴時真Instagram: 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lsjherb_official/

-賴時真LINE: https://lin.ee/poMgZs8

-賴時真Youtube: https://www.youtube.com/channel/UCEZC1cv4woFbL5ZJsHc6qRA

-賴時真Tiktok:https://www.tiktok.com/@laishijen (賴時真小影片)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       ②https://www.tiktok.com/@dr.zhenglaishijen (中醫博士上課囉!)